文汇报:"零专利"企业"草船借箭"

新闻来源:文汇报 发布时间:2009-07-09 07:49:40 编辑:武汉商标注册中心 浏览:
“不问质量,只求便宜,买一个就够了。”如果以此作为谜面,打一种商品,你会猜什么?答案也许有些出乎意料专利。

  眼下,企业购买专利的热情正异乎寻常地高涨,使得原本并不活跃的专利市场波澜迭起,而引发这种需求的是一项去年出台的新政策。根据去年上半年出台的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,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审门槛显著提高,最重要的一道“坎”,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将被“一票否决”。

  去年八九月起,各省市相继启动了新一轮认定工作。执行中,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”的判定标准逐渐清晰:拥有1项发明专利,或者6项实用新型专利。

  “高新”资质能给企业带来10个百分点的税收减免,而与企业享受优惠的迫切心情相比,专利审批的时限太过漫长从提出申请到最终获得授权,实用新型专利一般需1年,而发明专利要3年以上。

  不过,《办法》并没有对企业获得专利的途径提出限制,无论是自己研发,还是受让别人的,都可以。于是,购买专利成了合乎逻辑的对策。购买既包括彻底的交易改变专利权人的名字,也包括签署5年的独占许可权。

  本市一家大型专利中介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,最近半年来,咨询专利行情的电话,可以说是络绎不绝,他们那里真正启动的转让谈判已有20多宗;而之前半年多,专利交易的案子只是个位数。另外几家专利交易机构的信息也证明,《办法》出台后交易量成倍增加。

  据这位负责人透露,根据“高新认定”细则,拥有1项发明专利的效用和买6个实用新型专利是一样的,因此,为了避免麻烦的转让手续,新买家一般都倾向于购买发明专利。但值得关注的是,因为购买专利主要是为“高新认定”而非取得技术,所以,新买家大都不关心专利的技术含金量,价格成了最关键的交易因素。半年来,发明专利的成交价大多在10万元上下。

  “真正有价值的核心专利,转让价格应该在千万元以上。”这位负责人介绍。

  不过,10万元的发明专利并非是最便宜的,实用新型专利价格更低,一般在1万元左右,只是需要买6次。

  据透露,近来售出的专利,大部分来自高校。这些专利要转化必须通过企业,但“产学研”合作的难度明显很大。发明人也就是高校教师对此的期望值并不高,这倒也促成了一些交易。高校专利的所有权虽属于学校,但发明人拥有定价权。

  此外,非职务发明也成了新买家的目标。一位民间发明人告诉记者,他的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去年被买走了。签合同前,买方明确表示,购买是为了高新技术评定做“专利储备”,不是要转化。这位发明人对自己的技术无法应用感到沮丧,但权衡之后,还是签了字,因为这是他搞发明以来第一次获得收入。

  “国际上,专利交易的双方有80%是企业。”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,专利的交易和许可是企业获得技术、打开市场、避免潜在法律纠纷的好办法,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。

  尽管这一波“专利交易热”看起来并不那么值得兴奋,但采访中另有一种声音说,不妨从正面看待这一现象:

  “在购买专利的过程中,‘零专利’企业就有机会提升知识产权意识,填补原本的认识盲区。而且,无论购买动机是什么,这起码提升了市场活跃度,培育了专利中介机构,对未来的发展有益。企业最终会发现,自己创造专利比购买更划算。”